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7100)
一、培养目标
立足西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结构,能够结合管理实践凝练并熟练运用管理研究方法解决科学问题;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撰写科研论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够在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独立从事组织管理、科研、教学工作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二、培养方向
1.城乡建设与数字运维
2.能源与环境系统管理
3.数据智能与管理决策
4.工业工程与智能优化
5.物流系统与供应链管理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用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整个培养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凝练来源于管理实践的科学问题,并据此完成学位论文工作。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涉及学位课、选修课、必修环节。
(1)学位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公共基础课是必修课程,涉及政治、外语类课程5学分;学科基础课应选修不少于6学分,学科专业课必修2学分,选修不少于6学分。
(2)选修课中公共选修课涉及政治、外语、数学、体育类课程,学科选修课属于学科方向的课程。公共选修课中,必修1学分,选修不少于3学分,学科选修课应选修不少于6学分。
(3)必修环节中科研训练1学分,创新创业1学分。
课程体系设置以科研方法传授和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学术成果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并形成一定数量的反映其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学术成果,具体要求按照学校、学院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
本学科根据学校制定的学位授予标准和相关学位论文规定,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考核、论文预审、预答辩、论文评阅及学位答辩、学位会审核、论文抽检等环节,按照学校有关学位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