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中国城市论坛(2025)城市可持续建设与管理分论坛在青岛理工大学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可持续建设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联合承办,主题为“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创新”。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等57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青年学子参会。
论坛开幕式上,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连军出席并致欢迎辞,学院院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可持续建设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峰教授进行开幕致辞。他回顾了专委会自2022年成立以来,在推动学科交叉、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并强调未来将聚焦于学科交叉、平台提质、社会服务与协同育人等方向,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新路径。

大会合影
本次论坛设置主旨报告与平行分会场报告两大环节。75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子围绕城市建设治理、低碳发展、城市更新、数智赋能、韧性基础设施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主旨报告专家从城市战略、土地制度、居住品质、数字孪生与产业创新等多维度作了精彩分享。平行分会场则聚焦低碳城市、人居环境、数智治理等主题,与会学者从城市更新、公共服务、韧性建设等角度切入,探讨绿色发展路径与空间优化策略。特别设立的研究生分论坛汇聚高校青年学子,在低碳建筑、空间规划等领域分享创新成果,彰显青年科研力量。

我院教师王莹、周玉琳、李君艳、边靓、李汉雄、朱雄伟等及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分会场报告环节,边靓以“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演变与提升路径研究”为题,探究了区域生态福利的演变机制;李汉雄围绕“保障性住房与不可贸易品产业发展——基于消费带动的视角”,提出了住房政策与产业联动的观点;朱雄伟报告了“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Driven Disaster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Low-Carbon Resilience in China”,从协调机制角度,阐释了中国城市低碳韧性应对气候灾害的路径。
通过此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展示了我院在城市可持续建设与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升了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学院将进一步深化跨学科交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融合,为推进中国特色城市可持续建设与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