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思想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网站 >> 学生工作 >> 思想园地 >> 正文

时评:救救小悦悦 救救我们自己

来源: 日期:11-21  点击  

    广东佛山的“小悦悦悲剧”,这些天让无数中国人陷入辩论、自责、反思和申讨中,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好事是因为从诸多人君的肺腑之言看得出,所谓的道德沦丧、良知泯灭之上,还有正义的希望之火在燃烧;说坏是因为如此一个千百年来再平常不过的扶老携幼、助人为乐之事,却被无数人以极严肃的态度放置公共平台讨论,常识在实际中的缺失何其悲怆。

  在很多国人耳熟能详的鲁迅作品里,那里充满了揭露国人劣根性的经典画面,有“围观杀人”的,有“蘸革命党人血馒头”的,“冷漠的看客”成为一个世纪来无法屏蔽的国民性格之痛。然而,当“小悦悦悲剧”以十八位冷漠的看客作为强烈背书时,“冷漠”再一次像一根尖锐的针刺破了社会集体道德的脓包,如果我们有勇气敢于直面“小悦悦悲剧”的道德之殇,那么我们也应该有勇气揭开疮疤,去探寻和思考疮疤下的各种病灶。

  “冷漠症”的出现离不开整个社会大背景,也离不开个人内心风云激荡后的利弊权衡。谈及大背景,就不得不面对社会大转型下的种种失范:明规则的衣裙下常常包裹潜规则的身躯,阳光灿烂的一面无法完全否定背后的阴暗,公共权力的运行中不时闪现私利的阴霾,个人权益的伸张也每每遭遇无形的阻力。加之各个层面以利益多寡论英雄的思潮泛滥,凡此种种呈现的矛盾冲突必然对个人内心的道德产生巨大冲力,而与此同时,诸如人文教育、公民教育依然难敌应试教育等的博弈,内心难以坚固和加高道德堤坝,此般情形之下,很多超出人性常识、道德常识的“冷漠病象”,就极容易在光天化日之下发作。围观跳楼轻生女并怂恿叫好者有之,路见老人倒地无人伸出援手者有之,面对强人当众作恶而纷纷遁逃者有之,道德悲剧甚至在不断挑战底线,以致十八路人路过两岁被碾幼儿而冷漠走开的骇人一幕出现,谁也不敢说,小悦悦的悲剧就已经触及道德滑坡的底盘。

  “救救小悦悦”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这个时代良知对现实的沉重叩问;“救救小悦悦”也绝不是对那十八个人的挞伐,而是对所有人内心的拷问,因为当无数国人有朝一日也面临同样的命题时,相信冷漠而过者一定如过江之鲫,很多人应该无法自信地拍着胸脯说:我的道德水准一定比那十八个路人高很多。

  人,不该是一部冷漠的机器,靠着计算机一般严密的利益算计来运行;人,也不该是一个自私的丛林动物,靠着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丛林法则来生活。人的内心,一定要有超越算计、超越私利、超越恐惧、超越冷漠的精神,这种超越丛林法则的精神,用传统的话语应该就叫道德,用现代的话语应该就叫人文精神、公民常识。

  社会的转型有快有慢有难有易,而其中起决定因素的不一定是貌似巨大的社会风气、制度缺陷等此类大背景,每一个个体的觉醒、行动很多时候更能起到积流成河、水滴石穿的作用。倘若每个人在向下向恶的面前,能基于良知而鼓起一点勇气、克服一点算计、摆脱一点恐惧,为向上向善出一份力,承担一点责任,亿万人人人如此,社会转型的完成何尝不能快许多?所谓的“冷漠症”又如何以千奇百怪之态大行其道?

    所以,救救小悦悦,本质上是救我们自己;救救小悦悦,首先是救救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