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专业代码:120103
学位类型:工学士学位 标准学制:4年
特别说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
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陕西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一、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跟科技创新步伐,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具备由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性、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智慧建造管理、绿色城乡建设及运维管理领域,能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及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工程管理创新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目标2:掌握工程管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坚实的专业知识,结合数字技术,专业知识达到国家行业注册执业资格或国际认证专业资格水平或中级技术职称要求,能够解决智慧建造管理、绿色城乡建设及运维管理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能独立承担工程管理相关领域的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研发等工作。
目标4:具有引领行业发展的潜质、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二、毕业要求
0.专业思政:能够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等。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和当代信息技术等知识,能够交叉融合,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用以解决工程管理领域的复杂问题。
指标点1.1 掌握数学及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对工程管理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和表述。
指标点1.2 掌握工程管理、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专业知识及当代信息技术方法,能够对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融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推演、仿真和分析。
2.问题分析:应用数学及自然科学和工程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识别、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特征、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当代信息技术工具,对问题进行正确表达,通过推理、仿真、分析、模拟等方法,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 能够运用数学及自然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基本原理,识别、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特征和关键环节。
指标点2.2 综合运用工程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方法、工具进行多方案分析、模拟、比较和决策。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复杂问题,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方案或管理流程,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统筹考虑技术、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健康、安全、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 能够针对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复杂问题,制定设计/开发原则、目标。
指标点3.2 能够根据设计/开发原则、目标,设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含工艺系统、管理流程等,并能体现创新意识。
指标点3.3 能够在设计/开发方案中统筹考虑技术、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健康、安全、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工程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调查访谈、数据收集、案例分析等方法,运用物联网、工程大数据技术及AI算法工具等手段,得出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 能够基于工程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调查访谈和分析,识别复杂工程中的科学问题。
指标点4.2 能够根据复杂工程中的科学问题,通过文献研究,设计研究路线、实验方案等。
指标点4.3能够利用工程物联网采集相关工程数据,开展数据分析和挖掘,利用AI大模型,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得到合理有效的科学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勘测、制图、建模、计算、设计、数据分析及AI模型等现代工程工具,熟练使用物联网、工程大数据、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工程管理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仿真和预测,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 能够正确使用工程常用的仪器,知晓其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主流工程软件基本配置要求、主要功能、基本操作方法。
指标点5.2 能够选择和运用现代工程仪器、工程软件等,对工程管理领域的复杂工程进行测绘、计算、仿真和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评价:能够基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各项技术和经济评价标准,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法律、社会、文化、健康、安全、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指标点6.1 了解工程管理领域相关的各项技术和经济评价标准、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理解不同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指标点6.2 能够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经济评价标准,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所涉及的建设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考虑其在技术、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知晓工程建设管理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7.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并科学评价工程管理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涉及的工程活动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 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内涵,知晓和理解环境、资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理解经济与环境、资源、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指标点7.2 能够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思考各项工程建设活动给当地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资源和生态造成的各种损害及隐患,秉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8.职业规范:富有科学精神,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了解中国国情,坚守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各项工程实践活动中遵守职业伦理和行为规范,具有责任担当、奉献国家、服务社会的精神。
指标点8.1 富有科学精神,具有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了解中国国情,坚守国家和集体利益,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指标点8.2 在工作中坚守诚实信用原则以及职业道德规范,敢于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对违反职业操守的行为进行抵制,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对工程建设领域中出现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斗争。
指标点8.3 理解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管理者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方面应负的社会责任,并在工作中自觉饯行。
9.个人与团队:在解决工程管理活动中的复杂问题时,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够组织和管理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专业团队,并在其中承当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承担应有的责任。
指标点9.1 知晓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及承担的任务,并负相应的责任。
指标点9.2 具有主动配合团队其他成员完成其任务的意识和能力,并负相应责任。
指标点9.3 具有组织、协调及管理团队的能力,能够组织和管理多学科专业背景的团队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并负相应的责任。
10.沟通:能够就工程管理领域的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交流、撰写报告、清晰表达,具备全球视野,具有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指标点10.1 以撰写报告、陈述发言、设计方案、明确表达和发出或回应指令的等多种形式,就工程管理领域的复杂问题与同行或者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交流。
指标点10.2 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具有全球视野,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最新动态,能够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各项工程建设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不同看法,并可与之进行有效的专业沟通。
11.项目管理:掌握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方法,结合工程管理领域的专业特点,具有在多学科条件下,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实现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指标点11.1 掌握绿色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方法,将其与工程管理专业特点进行有效融合,形成在多学科条件下的项目管理技能。
指标点11.2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工程建设活动中,运用适合的绿色项目管理方法和技能,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12.终身学习:能够预见到在未来的专业领域中将要面临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挑战,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各项技能,具有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能力,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指标点12.1 理解专业技术应用条件极其局限性,可预见未来将面临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挑战。
指标点12.2 在具体任务环境下,具有区分知道与不知道的能力。
指标点12.3 能够进行自我管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避免习惯性干扰。
三、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持关系
毕业要求 | 培养 目标1 | 培养 目标2 | 培养 目标3 | 培养 目标4 |
毕业要求0(专业思政) | √ |
|
|
|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 | √ | √ | √ |
|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 | √ | √ |
|
|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 √ | √ |
|
毕业要求4(研究) |
| √ |
| √ |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 |
| √ | √ |
|
毕业要求6(工程评价) |
| √ | √ |
|
毕业要求7(可持续发展) |
|
| √ | √ |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 √ | √ |
|
|
毕业要求9(个人与团队) |
|
| √ | √ |
毕业要求10(沟通) |
|
| √ | √ |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 |
| √ | √ |
|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 |
| √ | √ |
|
四、专业核心课程
序号 | 课程模块 | 课程名称 | 学分 |
1 | 专业核心基础课 | 管理学 | 2.0 |
2 | 经济法 | 2.0 |
3 | 专业核心基础课 | 工程经济学 | 3.0 |
4 | 工程力学 | 4.0 |
5 | 建筑工程施工 | 2.5 |
6 | 专业方向核心课 | 工程合同管理 | 2.5 |
7 | 工程估价 | 3.0 |
8 | 工程项目管理 | 2.5 |
9 |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 2.0 |
五、“课赛一体化”课程及学分转换
“课赛一体化” 课程名称 | 对应竞赛名称 | 获奖要求 | 可转换课程名称 | 转换课程学分 |
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应用 | 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 | 三等奖及以上 | 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应用 | 1 |
工程管理软件应用 | 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 | 三等奖及以上 | 工程管理软件应用 | 1 |
BIM基础软件学习与应用 | 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 | 三等奖及以上 | BIM基础软件学习与应用 | 1 |
商业与调研类竞赛写作 |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小挑)等 | 三等奖及以上 | 商业与调研类竞赛写作 | 2 |
科技论文写作 |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二等奖及以上 | 科技论文写作 | 2 |
全过程工程咨询实施方案编制 |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 二等奖及以上 | 全过程工程咨询实施方案编制 | 2 |
项目策划与营销 | 全国高校房地产创新创业大赛 | 二等奖及以上 | 项目策划与营销 | 2 |